上文简单介绍了氧化锆陶瓷的低温老化现象,长久处于低温情况下,会对一些陶瓷零件产生(sheng)影响,下面是科众陶瓷厂对氧化锆陶瓷低温(wen)氧化的原因的分(fen)析。
一般情况下,为了使亚稳态t相氧化锆在室温下存在,起到相变增韧效果,通常会向其中加入稳定剂(CaO、MgO、Y2O3、CeO2等)。但即便如此,就如上文所言,氧化锆修复体在充满水蒸气且处于低温老化温度区间的环境中,会自发地发生t→m 转变,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,在2001年,大约就有400 个植入人体内的氧化锆股骨头发生短期失效。
整个LTD的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:
①首先,材料(liao)表面(mian)发生t→m转变,在这个过程中材料(liao)体积膨(peng)胀使(shi)得表面(mian)产生微裂纹。
②随(sui)后,环境中的水(shui)分通过微裂(lie)纹渗透到(dao)材(cai)料(liao)内部,进一步引发(fa)材(cai)料(liao)内部的氧化锆(gao)发(fa)生t→m转变。
老化过程中t→m 相变量与老化时间的关系可由下图中JohnsonMehl-Avrami公式表达,式中f 相变分数,t 为时间,b、n均为常量。可见老化时间越长,相变含量越高。
为探索LTD的本质原因,研究者建立起多种降解机制。基于氧空位和水分子的点缺陷反应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降解机制。该机制认为低温老化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:
①H2O分子化学吸附到ZrO2材料表面;
②吸附在材料表面的H2O分子与O2–应生成OH–;
③OH–沿晶界扩散到材料内部;
④OH–填充氧(yang)空(kong)位(wei),形成质子缺陷(OH·O)。当(dang)氧(yang)空(kong)位(wei)浓度(du)(Vö)低于临界值时(shi),材料开始(shi)发生t→m转变(bian)。
由于(yu)OH–的电荷电位(wei)(wei)小于(yu)Vö,晶(jing)格中Vö扩(kuo)散(san)更(geng)快,所(suo)以低(di)温劣化的快慢取决于(yu)质子缺(que)陷Vö的扩(kuo)散(san)速(su)率。在(zai)(zai)扩(kuo)散(san)过程(cheng)中,OH–易被具有(you)正电荷电位(wei)(wei)的晶(jing)界(jie)(jie)吸(xi)引,造成晶(jing)界(jie)(jie)处邻近电荷层中Vö的耗(hao)散(san),从(cong)而发(fa)生t→m转变(bian)(bian)。因(yin)此,晶(jing)界(jie)(jie)是(shi)转变(bian)(bian)从(cong)材料表面渗(shen)透到内部的主要(yao)通路,在(zai)(zai)LTD过程(cheng)中发(fa)挥重要(yao)作用(yong)。
地址://sflude.com/bangzhu/1897.html
本文“氧化锆陶瓷低温老化的原因以及分析”由科众陶瓷编辑整理,修订时间:2022-12-27 16:09:35
科众陶瓷是专业的工业陶瓷加工生产厂家,可来图来样按需定制,陶瓷加工保证质量、交期准时!
有疑(yi)问请点击咨询客服
- 上一页:增韧氧化锆陶瓷低温老化现象
- 下一页:防止氧化锆陶瓷低温老化有哪些方法?